■记者 陈秋霞 程钊 今年一季度,面对疫情冲击,位于尚干镇的福州金牛水泥有限公司科学应对,紧盯水泥生产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绿色环保“牛鼻子”,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在降低成本、扩大产能、节能减排方面谋篇布局,全力保市场供应。一季度水泥产量43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成功实现“逆行”,企业生机勃勃。 调整方案稳生产 福州金牛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大型水泥粉磨企业,拥有“金牛”这一福建省“著名商标”。纵然是龙头企业,福州金牛水泥在疫情中也是遇到了重重困难。“一季度前期受疫情影响,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迟迟没有动工,水泥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而原材料价格又持续上涨,使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销售价格跌破成本价,水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福州金牛水泥行政负责人谢仁国告诉记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公司强化“稳产就是高产理念”,合理调整生产方案适应市场需求,并不断进行技能提升改造,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稳住了生产。在成本持续走高、销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仍旧实现了一季度产值的同比小幅增长。 除了自身努力外,福州金牛水泥的稳生产还离不开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在了解了企业实际情况后,县委县政府专门安排县处级领导一对一挂钩我司协助开展工作,并落实服务专员制度,第一时间为我司带来增产增效用电奖励、工业企业‘开门红’高质量奖、连续生产稳就业等多项惠企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去发展。”谢仁国感叹道。 深化技改促转型 原料粉磨系统正常达产达效运行、自动装车系统高速装运袋装水泥、罐装水泥车有序注入散装水泥……5月10日,福州金牛水泥厂区内,生产设备运转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走进福州金牛水泥厂区,最大的感受就是工厂一线劳作工人少,反而是中控室、物检室等区域显得更有“人气”。产能扩大,一线工人却不断减少,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压缩,技术改造便是其中秘诀。近年来,福州金牛水泥投入大量资金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进行全方位智能一体化改造,主要有自动装车系统、一体化车辆自动过磅系统及原材料自动卸车平台等,逐步向水泥生产智能化、无人化发展。“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优化了用工结构,经运行测试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预期效果。”谢仁国告诉记者。 同时,为有效节约用电,目前福州金牛水泥正着手对水泥生产的主要设备——水泥磨机进行提升改造,改造之后水泥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吨的电能耗也将有效降低2-3度左右。 “下一阶段,公司将强化市场供求形势研判,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增强关键物资采购议价能力和主动权,打造韧性强的供应体系;加快现有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同时加大节能降耗等绿色环保投入,研究制定公司中长期减碳路线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谢仁国表示。
【网站编辑:李煜晗】
|